撕脱性骨折后是否打石膏需依具体情况定,轻度、骨折块小且移位不明显时特定情况下可不用,但多数情况需打;儿童、老人、中青年打石膏有不同注意事项,总之由专业医生据病情决定,患者遵医嘱处理。
可以不打石膏的情况
如果撕脱性骨折块较小,骨折移位不明显,经过医生评估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不打石膏,但需要严格限制活动。例如,一些手部的小撕脱骨折,在使用支具固定或者通过简单的绷带包扎等方式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同时严格避免受伤部位进行负重或过度的屈伸等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不需要打传统的石膏。但这种情况非常局限,需要专业医生根据骨折的具体部位、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需要打石膏的情况
骨折移位较明显时:当撕脱性骨折存在较为明显的移位时,打石膏固定是很有必要的。石膏固定可以维持骨折断端的位置,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例如足部的撕脱性骨折,如果骨折块移位明显,打石膏固定可以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骨折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节周围的撕脱性骨折:关节周围发生的撕脱性骨折,由于关节的活动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所以通常需要打石膏固定来限制关节的活动。比如踝关节周围的撕脱性骨折,踝关节的活动会对骨折部位产生影响,打石膏可以固定踝关节,避免其不必要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并防止关节功能受到影响。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撕脱性骨折后对于石膏固定的要求更为严格。儿童的撕脱性骨折如果需要打石膏,要注意石膏的松紧度,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受伤部位的肿胀情况以及手指或脚趾的颜色、温度等,因为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血液循环相对敏感,石膏固定不当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而且儿童好动,家长需要加强看护,防止受伤部位再次受到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撕脱性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如果需要打石膏,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皮肤状况,可能老年人的皮肤比较松弛、干燥,在打石膏时要注意衬垫的使用,避免石膏直接接触皮肤引起压疮。另外,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相对较弱,但也需要在石膏固定期间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适当进行一些肌肉的等长收缩等活动,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青年:中青年身体状况相对较好,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在打石膏后也需要注意保持受伤部位的正确位置,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果在石膏固定期间出现受伤部位的疼痛加剧、肿胀不消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总之,撕脱性骨折后是否打石膏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患者不能自行随意决定,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