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食物摄入、控制糖分;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洗牙、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避免不良刺激,纠正不良习惯、注意环境因素影响。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尤其是牙齿排列不整齐或牙缝较大的人群,能更有效地清除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预防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比如牙齿拥挤的人,牙线或牙缝刷可以深入牙缝清洁,比仅靠刷牙更能保证邻面清洁。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胡萝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等问题,进而加重牙龈萎缩。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维生素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维生素来保证牙龈等组织正常发育;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更要注意通过饮食或适当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摄入。例如儿童可以通过吃各种水果和蔬菜来获取维生素C,老年人可以将蔬菜烹饪得更软烂以便更好吸收。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果、碳酸饮料等含糖食物的摄入,因为糖分在口腔中被细菌分解产酸,会腐蚀牙齿并刺激牙龈,加重牙龈萎缩。高糖饮食不仅对一般人群不利,对于有牙龈萎缩的人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儿童长期高糖饮食易引发龋齿和牙龈问题,应尽量限制其糖分摄入。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洗牙: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牙结石是牙龈萎缩的重要诱因之一,它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和萎缩。不同人群洗牙频率可能因口腔卫生状况略有差异,例如口腔卫生较差、容易长牙结石的人可能需要更频繁洗牙。定期洗牙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牙龈萎缩进展,儿童也应在适当年龄开始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家长要重视儿童口腔健康,带其定期看牙医。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如果发现有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要及时就医治疗。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早期牙周炎可能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患口腔疾病后处理方式有别,例如孕妇患口腔疾病时要特别注意治疗的安全性,需告知医生孕期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进行合适治疗。
避免不良刺激
纠正不良习惯:如避免用牙签用力剔牙,牙签使用不当易损伤牙龈,导致牙龈萎缩加重。对于有磨牙习惯的人,可佩戴咬合垫,减少牙齿磨损和对牙龈的不良压力。儿童若有咬唇、舔牙等不良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帮助其养成良好口腔习惯,防止牙龈受到不良影响。
注意环境因素: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要注意保护口腔,必要时佩戴防护用具。例如从事化工行业的人,要防止化学物质刺激口腔牙龈,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