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与多种人群相关,老年人因生理退变及慢性病史易发病;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者,噪声损伤及年龄叠加增风险;有耳部疾病史者,感染或外伤可致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因遗传基因易发病。
一、老年人
1.生理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听觉系统会发生自然退变。内耳的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结构会逐渐出现萎缩、变性等改变,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增加。例如,相关研究表明,65-74岁人群中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到75岁以上,患病率会进一步升高。
2.病史相关:老年人往往有较多的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血压可引起内耳血管痉挛、缺血,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进而损伤听觉感受器;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累及内耳的微血管,影响内耳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增加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风险。
二、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人群
1.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作在工厂车间、建筑工地、长时间使用耳机(尤其是音量过大时)等。噪声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直接的损伤,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重要结构,受损后会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例如,在工厂中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的工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长期佩戴耳机且音量超过80分贝连续超过1小时的人群,内耳毛细胞受损的概率大大增加。
2.年龄因素叠加:如果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人群同时年龄较大,那么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因为年龄相关的内耳退变和噪声的共同损伤会加速听觉系统的功能衰退。
三、有耳部疾病史的人群
1.耳部感染病史:曾患有化脓性中耳炎等严重耳部感染性疾病的人群。在耳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可能会直接侵袭内耳结构,或者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内耳的微循环障碍、毛细胞损伤等,从而引发感音神经性耳聋。例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转为慢性,进而影响内耳功能,增加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几率。
2.耳部外伤病史:有耳部外伤史,如头部外伤导致内耳结构受损的人群。耳部外伤可能会造成内耳的毛细胞、听神经等结构的损伤,从而引发感音神经性耳聋。例如,头部受到撞击后,内耳的结构可能会发生震荡、出血等情况,影响听觉信号的传导和感受。
四、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
1.遗传因素:某些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遗传病史,那么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等多种遗传方式都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家族聚集性。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应加强耳部健康的监测,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