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疾病可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三方面辨别。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晚期畸形;体格检查包括压痛、研磨试验、浮髌试验等;影像学中X线可见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MRI可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各辨别方面有相应特点差异。
肿胀:膝关节肿胀可能因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引起。急性炎症期肿胀可能较明显,慢性期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肿胀,影响膝关节活动。
活动受限: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表现为下蹲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年龄较大人群因身体机能下降,活动受限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生活方式中活动量少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人群更易出现活动受限相关问题。有膝关节病史人群再次发作时活动受限往往更突出。
畸形: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表现。这与关节长期磨损、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力线改变有关,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畸形表现。
体格检查辨别
压痛:医生会检查膝关节周围特定压痛部位,如髌股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等。不同部位压痛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变区域,比如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可能提示内侧间室的软骨损伤等问题。
研磨试验: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作内外旋转,若引起疼痛则提示半月板损伤或侧副韧带损伤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该检查时需注意施加力量适度,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女性在检查时可能因关节结构等因素有不同反应。
浮髌试验:用于检查关节腔积液情况。方法是患者平卧,伸直膝关节,检查者一手挤压髌上囊,使积液流入关节腔,另一手轻压髌骨,若感觉到髌骨浮动则为阳性,提示有较多关节腔积液。不同年龄人群关节腔积液表现可能因关节弹性等不同而有差异,有膝关节外伤病史人群浮髌试验阳性需高度重视。
影像学辨别
X线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可观察到膝关节间隙变窄,这是膝骨关节炎较典型的表现,因为关节软骨磨损后间隙会变窄;还能看到骨质增生,即骨赘形成;以及关节面硬化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人群X线表现随病程进展有不同特点,年轻患者可能早期仅有关节间隙轻度变窄等表现,老年患者往往骨质增生等表现更明显。女性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对骨质影响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在X线表现上主要还是以关节退变相关改变为主。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结构情况。可发现早期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等情况,对于诊断膝骨关节炎早期病变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式,比如儿童一般较少患膝骨关节炎,而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需关注该检查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意义,女性在检查时要注意自身特殊生理结构对检查结果解读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