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上均有差异,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脊髓受压损伤表现,体格检查有病理反射等,MRI等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神经根受压症状,体格检查有感觉减退等,MRI等可显示神经根受压等情况,不同年龄段因病因不同影像学等表现有差异。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神经根受压迫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同时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和麻木可沿神经根走行分布,如受压神经是颈神经根,可出现上肢相应部位的疼痛、麻木。不同节段神经根受压,疼痛麻木部位不同,比如颈5-6神经根受压,疼痛麻木可涉及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等部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长期不良姿势、颈部外伤等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尤其经常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颈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易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
体格检查差异
脊髓型颈椎病:体格检查可能发现病理反射,如霍夫曼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等。还可能有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表现。由于脊髓受压,传导功能受影响,导致神经反射异常。对于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年龄较大者可能因为长期退变基础,症状相对更隐匿但进展可能更缓慢;而年轻患者如果有外伤等明确诱因,可能症状出现较急。
神经根型颈椎病:体格检查可发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神经牵拉试验(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表现为患者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加重。比如进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时,医生牵拉患者颈部,同时向相反方向牵拉上肢,若患者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一般来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分布较广,不同年龄人群因病因不同,症状出现和进展速度可能有差异,但主要还是以神经根受压相关体征为主。
影像学检查差异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是重要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脊髓受压的部位、程度以及脊髓本身的信号改变等情况。X线检查可发现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变表现,但对于脊髓受压情况显示不如MRI直观。CT检查可以看到颈椎骨性结构的变化,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但对于脊髓软组织结构显示不如MRI。年龄较大且有长期颈椎退变病史的人群,影像学上脊髓受压表现可能更明显;而年轻患者如果是外伤导致,可能在影像学上看到急性的椎间盘突出等压迫脊髓的情况。
神经根型颈椎病:MRI可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如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神经根等。X线检查可发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CT检查可清晰显示神经根通道处的骨性结构异常,如椎间孔狭窄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因病因不同,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例如年轻患者外伤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上可能看到急性的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块压迫神经根;而中老年患者多是退变因素导致神经根受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