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等情况,有手法复位后固定、牵引等;手术用于手法复位失败等情况,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不同活动要求,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法,康复贯穿全程,不同患者治疗康复有不同重点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复位后稳定的患儿等情况。对于一些轻度移位但通过手法复位能够达到满意位置的患者也可考虑。
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一般固定时间为3-4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生长发育快,需更频繁地复查,防止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牵引治疗,如尺骨鹰嘴牵引,适用于骨折端肿胀明显、不能立即手法复位的患者。通过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使骨折端逐渐复位,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确定,儿童患者牵引重量相对较小,牵引时间一般为2-3周,之后再进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骨折端存在明显移位,难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
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这种情况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使骨折愈合,需要手术切开复位。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手术探查并同时进行骨折复位固定。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克氏针、钢板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还在发育,一般多选用克氏针等可在后期取出的内固定物。手术中要尽量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以利于骨折愈合。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但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儿童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1-2周内)
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增大,避免暴力活动。
2.中期康复(固定后2-6周)
可以逐渐增加肩、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儿童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练习,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幅度,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
加强肩、肘、腕关节的全面功能锻炼,包括力量训练等。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监督,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创伤性关节炎等。同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康复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安全有效。
总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适应证,康复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