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与牙周炎在炎症累及范围、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对牙齿影响、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治疗原则上有区别,牙龈炎局限于牙龈,治疗预后好;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治疗复杂需长期维护,发病与全身因素等有关。
一、炎症累及范围
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是牙龈组织的炎症,通常不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
牙周炎:炎症不仅局限于牙龈,还会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二、临床表现
牙龈炎:牙龈通常表现为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一般无疼痛等其他明显不适,牙齿松动等情况少见。例如,青少年牙龈炎患者,牙龈红肿较为明显,刷牙出血是常见表现。
牙周炎: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还可能出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甚至移位等症状。比如,一些成年人牙周炎患者,会发现牙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牙周袋,并且随着病情进展牙齿逐渐松动。
三、病理改变
牙龈炎:牙龈组织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牙龈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可能有轻度破坏,但牙周膜、牙槽骨等基本正常。
牙周炎:病理改变较为复杂,不仅有牙龈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还会出现牙周膜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等,随着病情发展,牙槽骨吸收程度加重,牙周支持组织不断丧失。
四、对牙齿的影响
牙龈炎:如果及时治疗,牙龈炎症可以消退,牙齿一般不会受到永久性的支持组织破坏,牙齿通常可以保持稳固。
牙周炎:若不及时治疗,牙槽骨吸收不断加重,牙齿支持组织丧失,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例如,一些长期未治疗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多颗牙齿可能因无法保留而拔除。
五、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
牙龈炎:主要发病原因是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口腔卫生不良是常见诱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比如儿童如果口腔卫生差,也可能患牙龈炎,女性在生理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使牙龈炎症状加重。
牙周炎:除了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外,还与全身因素有关,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患牙周炎且病情不易控制;吸烟也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者患牙周炎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且病情更重,因为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等。
六、治疗原则
牙龈炎:主要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一般预后较好,牙龈炎症可消退。例如,通过规范的洗牙治疗,多数牙龈炎患者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可缓解。
牙周炎:治疗相对复杂,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去除深部的牙菌斑和牙结石,然后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等。对于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全身疾病后再进行牙周治疗,并且需要长期维护,定期复查,因为牙周炎易复发,需要患者长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