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多见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等,由胰岛素相对不足及诱因致严重高血糖、高渗、脱水但酮症酸中毒不明显,有高血糖、高渗、神经系统等表现,老年和儿童患者有不同特点,诊断依血糖等,治疗需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及除诱因。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高血糖来源: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完全对抗升高的血糖,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在一些诱因作用下,如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急性胃肠炎导致呕吐、腹泻引起失水、不合理地限制水分摄入、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会使血糖进一步升高。高血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水分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引起细胞内脱水。
渗透压改变影响:高血浆渗透压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脑细胞脱水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表现。同时,高渗状态会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进一步加重脱水和高血糖。
临床表现特点
高血糖表现:血糖显著升高,一般可达33.3mmol/L以上。
高渗状态表现: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通常超过320mOsm/L。患者会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神经系统表现:早期可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等。还可能出现局部抽搐、偏瘫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调节功能较差,对血糖和渗透压变化的耐受能力低,更容易发生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在患病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电解质平衡,因为脱水和高渗状态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且老年患者脏器功能衰退,对治疗的耐受性也不同。护理上要注意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纠正渗透压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
儿童患者:虽然儿童发生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等特点,高渗状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地调整血糖和渗透压,注重维持内环境稳定,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护理,防止发生其他并发症。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主要依据血糖、血浆渗透压、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血糖>33.3mmol/L,血浆渗透压>320mOsm/L,同时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可帮助诊断。
治疗:立即进行补液治疗,快速纠正脱水状态,一般先补充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6.7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同时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以降低血糖。还要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控制感染等。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及时识别和正确治疗,不同人群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各有其特点,需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