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骨折需从诊断、治疗、康复及预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综合处理。诊断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稳定性骨折,用石膏等固定)和手术(适用于明显移位不稳定骨折,有多种术式);康复在固定期和拆除固定后分别进行相应锻炼;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要遵医嘱复查、保护肘关节。
一、桡骨小头骨折的诊断
临床表现:受伤后肘部外侧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受限,尤其前臂旋转活动时疼痛加剧。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主要表现为肘部活动异常;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可能受伤机制不同,骨折表现可能因肌肉力量等因素有一定差异。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首选,能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必要时行CT及三维重建,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帮助准确判断骨折情况,对于病史较长或复杂骨折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
二、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如儿童的一些轻度桡骨小头骨折,可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因为儿童骨骼可塑性强;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时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固定方法:一般采用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3-4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如成人的严重桡骨小头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桡骨小头切除术、桡骨小头置换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对于年轻患者,尽量保留桡骨小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老年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桡骨小头置换术等。
三、康复治疗
固定期间:在固定后的早期,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不同年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康复锻炼要温和,避免过度活动;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步进行。
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始肘关节的屈伸、前臂旋转等活动锻炼,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康复过程,以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预后:骨折愈合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肘关节功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肘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后遗症。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骨折的类型、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康复是否规范等。比如骨折移位明显且治疗不及时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而治疗及时、康复规范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注意事项: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和康复建议,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肘关节,避免再次受伤。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如儿童要避免过度玩耍导致再次损伤;老年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