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常见口腔黏膜疾病,病因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症状及发作特点,诊断靠症状与检查,需与其他溃疡鉴别,治疗以局部为主、严重时全身,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特殊人群也有相应注意要点。
病因方面
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常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发病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及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例如青春期女性体内激素波动较大,易出现口腔溃疡。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等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此外,饮食不均衡,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也与口腔溃疡的发生相关,如长期挑食、偏食的人群,容易因营养素缺乏引发口腔溃疡。
病史因素:有口腔局部创伤史,如刷牙时用力过猛损伤口腔黏膜、进食尖锐食物划伤等,容易引发口腔溃疡;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能伴随口腔溃疡的发生。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特点: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溃疡表面覆盖有黄色假膜,周围黏膜红肿,患者常感疼痛明显,尤其是在进食辛辣、过热、过酸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会加剧,严重影响进食、说话等日常活动。
发作特点:口腔溃疡具有复发性,发作周期不定,可分为发作期、愈合期和间歇期。发作期溃疡疼痛明显,愈合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间歇期长短不一,有的患者间歇期较长,有的则较短,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及口腔局部检查进行诊断。医生通过查看口腔黏膜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特征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白塞病、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等进行鉴别。白塞病除了口腔溃疡外,还常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病变等;创伤性溃疡有明确的创伤史,溃疡形态与创伤因素相关;癌性溃疡多为不规则的较大溃疡,边界不清,基底有硬结,疼痛不明显,且经久不愈。
治疗与预防方面
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可使用口腔溃疡贴膜、口腔溃疡散等药物局部涂抹,以缓解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全身治疗,如补充维生素、调节免疫等。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避免口腔黏膜受伤,少吃尖锐、坚硬、刺激性食物;对于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口腔溃疡的发作。特殊人群如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关注儿童的饮食营养;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状况的维护,及时处理口腔局部问题和治疗相关系统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