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股骨颈骨折通常不建议不做手术,因其骨折愈合困难易致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还会严重影响功能并引发并发症,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会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量确定。
一、骨折特点及不手术的后果
1.骨折愈合困难
股骨颈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相对特殊,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股骨颈骨折后容易损伤这些血管,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如果不做手术,发生不愈合的概率较高,据相关研究,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率可达10%-20%左右。
即使部分患者骨折初步看似有愈合迹象,但由于血液供应不良,还可能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有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在20%-40%不等,若不手术,这一风险会显著增加。
2.功能影响
股骨颈骨折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若不手术,患者长期无法正常行走和活动,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肺部感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有统计显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长期卧床肺部感染发生率可达30%左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能达到20%-30%。
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方式
1.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等。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可以较好地固定骨折端,尽可能保留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一般来说,对于年轻、骨折移位不严重的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选择。而对于年龄较大、骨折移位明显或预期骨折愈合困难、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高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使其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2.不同人群的手术考量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后,由于其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更倾向于选择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方式,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以期望骨折能够顺利愈合,最大程度保留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满足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对于身体状况尚可、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可以尽快恢复关节功能,降低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风险;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患者,可能会综合评估后选择相对简单的手术方式,但总体来说也是倾向于通过手术来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总之,左侧股骨颈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不做手术会面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等风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维持,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