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后牙龈肿痛一定程度上属正常生理反应,但也需分情况判断,正常情况是拔牙创伤致机体炎症修复的轻度肿痛且渐轻;异常情况有感染(肿痛重、红肿加重、持续不缓解等)、干槽症(剧烈疼痛、血凝块缺失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要依具体情况判断处理。
一、正常情况及原因
拔牙是一种有创操作,会对牙龈组织等造成损伤,机体启动修复机制,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牙龈肿痛。一般这种肿痛程度相对较轻,通常在拔牙后的1-2天内出现,且肿痛程度会逐渐减轻。例如,简单的智齿拔除术后,多数患者会有轻度的牙龈肿痛,这是身体对拔牙创伤的正常炎症修复过程。
二、异常情况及可能原因
1.感染
原因:如果拔牙后口腔卫生不佳,细菌容易滋生感染。例如,拔牙后没有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口腔清洁,食物残渣残留于拔牙创口处,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另外,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时,也更容易发生感染。比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拔牙后发生感染导致牙龈肿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牙龈肿痛程度较重,可能伴有局部红肿明显加重、发热等症状,肿痛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5天仍无缓解甚至加重。
2.干槽症
原因:常见于拔牙创伤较大的情况,如复杂智齿拔除后。主要是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脱落,导致牙槽骨暴露,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
表现: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口服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检查可见拔牙创口内血凝块缺失,牙槽骨暴露,有明显的腐臭味。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拔牙后牙龈肿痛需更加关注。儿童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差,家长要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如使用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轻轻清洁口腔,但要避免触碰拔牙创口。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度较低,若出现牙龈肿痛,要观察其精神状态等情况,若肿痛伴有哭闹不止、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等情况可能进展较快。
2.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拔牙后牙龈肿痛的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一些。生理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若出现牙龈肿痛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3.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拔牙后牙龈肿痛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创口愈合,可能加重牙龈肿痛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血压变化,因为疼痛等刺激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老年人自身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拔牙后牙龈肿痛的观察要更加细致,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处理。
总之,拔完牙后牙龈有轻度肿痛多为正常现象,但如果肿痛异常则需考虑异常情况,不同人群在拔牙后牙龈肿痛的表现及处理上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