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换药需在适宜环境准备物品后进行,包括去除旧敷料、清洗伤口、更换敷料,过程中要观察伤口、严守无菌操作、定期换药,且要考虑患者个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措施促进伤口愈合。
一、准备工作
1.环境准备:选择清洁、温度适宜(一般22~25℃左右)的环境,最好在层流床或无菌操作间内进行换药,以减少感染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营造相对舒适、安静的环境,减轻其紧张情绪。
2.物品准备:无菌换药包(内含无菌镊子、无菌纱布、无菌治疗碗等)、碘伏消毒液、生理盐水、消毒棉球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对疼痛更敏感,准备物品时要确保操作轻柔。
二、换药步骤
1.去除旧敷料
揭开敷料:用手轻轻揭开伤口外层的敷料,如果敷料与伤口粘连较紧,可先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再揭开,对于儿童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疼痛和损伤。
处理粘连:若敷料与创面粘连严重,不可强行揭除,应使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小心移除,防止损伤新生组织。
2.清洗伤口
生理盐水冲洗:用镊子夹取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皮肤,然后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伤口,清除伤口内的异物、脓液等。对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可有效清洁创面,减少细菌负荷。儿童伤口清洗时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刺激。
碘伏消毒:用无菌镊子夹取浸有碘伏的棉球,由伤口中心向外周环形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要大于伤口边缘至少5cm。消毒时要注意棉球不可反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老年人皮肤较薄,消毒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3.更换敷料
放置纱布:根据伤口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无菌纱布放置在伤口上,对于较深的伤口,可使用油纱等特殊敷料填充,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儿童伤口较浅时,可使用薄纱布覆盖。
固定敷料:用胶布将纱布固定好,固定时要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足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敷料固定的松紧,防止影响肢体血运。
三、注意事项
1.观察伤口:换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的大小、深度、有无渗血、渗液、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等。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要关注伤口是否有感染加重的迹象,如红肿、疼痛加剧等。儿童伤口要观察愈合情况及有无异常反应。
2.无菌操作:整个换药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所有接触伤口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操作人员要戴好口罩、帽子,洗手消毒。
3.定期换药:根据伤口的情况定期换药,一般分泌物较少的伤口可2~3天换药一次,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能需要每天换药。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足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换药以促进伤口愈合。
糖尿病足换药是一个需要严谨操作的过程,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措施,以促进伤口的良好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