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骨关节炎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综合治疗可控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保护、物理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有局部外用药和全身用药。预后因人而异,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年轻、病情轻、依从性好者预后较好,老年、重体力劳作、有其他关节病史等者病情可能加重。
一、治疗方法及作用机制
非药物治疗
休息与保护:避免过度使用患病手部,减少重复性手部动作,让关节得到充分休息,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例如,从事精细手工劳作的患者,应调整工作方式,避免长时间持续操作。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理疗如超声波治疗等,能改善关节功能,刺激组织修复。以热敷为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能明显缓解手部的不适症状。
运动锻炼:进行适度的手部关节活动度锻炼和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锻炼可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比如进行手指的屈伸、旋转等动作练习;力量训练能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更好地稳定关节,像通过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等。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运动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适当调整,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锻炼,每次20-30分钟。
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如非甾体抗炎药乳膏等,可直接作用于关节局部,减轻炎症和疼痛。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应立即停药。
全身用药:当非药物治疗和局部外用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更要谨慎,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二、病情预后及影响因素
预后情况:病情预后因人而异,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等因素有关。年轻患者、病情较轻且能严格遵循治疗方案的患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活质量受影响较小;而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且治疗不规范的患者,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出现关节畸形、功能受限等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拿东西等基本生活活动都可能受到阻碍。
影响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变,手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老年人关节修复能力下降,所以更需要注重日常的保护和规范治疗。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手部过度使用的人群,手骨关节炎发病风险高且病情易加重。例如,长期频繁使用手部进行高强度劳作的工人,患病概率比一般人群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病史:有其他关节疾病史或手部曾有外伤史的患者,手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如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合并手骨关节炎的概率较高,治疗时需综合考虑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