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会出现感觉异常(疼痛、麻木)、外观改变(皮肤颜色、温度变化)、溃疡与感染表现(溃疡形成、感染征象)、足部结构异常(畸形)等多方面表现,不同表现有其相应特点及影响,如疼痛随病情进展可能加重,麻木因神经病变所致,皮肤颜色温度变化与血液循环等相关,溃疡感染可致严重后果,畸形改变受力分布易引发损伤。
麻木:足部麻木感较为常见,患者会感觉足部像戴了手套或袜子一样,感觉减退。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使得足部对触觉等感觉的感知能力下降。对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和代谢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这种麻木症状,且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加重,需要密切关注足部感觉变化。
外观改变
皮肤颜色改变:足部皮肤颜色可能出现变化,如皮肤变暗、发红或发白等。皮肤变暗可能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氧导致色素沉着;发红可能提示局部有炎症反应,比如足部感染时,局部血管扩张,皮肤呈现发红表现;而皮肤发白则可能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说明足部血液供应减少。在肥胖的糖尿病足病人中,由于体重因素可能影响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改变可能更易发生且较难早期察觉,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专业检查来明确。
皮肤温度变化:部分患者足部皮肤温度与正常部位不同,可能出现足部发凉的情况,这往往是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的表现;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提示有感染等炎症情况。对于老年糖尿病足病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皮肤温度变化可能不太明显,但仍可通过触摸足部皮肤来初步判断温度差异。
溃疡与感染表现
溃疡形成:足部可能出现溃疡,好发于足趾、足跟等部位。溃疡的形态多样,可为浅表性溃疡,也可能较深达及肌肉、骨骼等组织。例如,长期高血糖环境下,足部皮肤和组织抵抗力下降,加上感觉异常导致患者对足部损伤不易察觉,容易形成微小创伤后发展为溃疡。在糖尿病足病程较长的患者中,溃疡可能反复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感染征象:如果出现感染,局部会有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表现,还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感染进一步加重会导致足部出现坏疽,坏疽又可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等不同类型。干性坏疽时足部组织干燥、变黑;湿性坏疽则表现为足部肿胀、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糖尿病足病人,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加重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足部结构异常
畸形: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足部骨骼、关节发生病变,出现足部畸形,如锤状趾、弓形足等。这些畸形改变了足部的正常受力分布,使得局部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和摩擦,进而引发溃疡等病变。在青少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畸形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需要特别关注足部形态的变化,早期进行干预和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