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活动冲击子宫壁的动作,初产妇18-20周左右开始感觉,经产妇更早。孕中期28周前每小时3-5次、12小时30-40次左右为正常,28周后有规律,胎动突然频繁或明显减少需重视。要区分胎动与肠蠕动、血管搏动,高龄孕妇、有妊娠合并症孕妇、肥胖孕妇需特殊关注胎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一、胎动的感觉特点
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活动冲击子宫壁的动作。初产妇一般在妊娠18-20周左右开始感觉到胎动,经产妇可能会更早一些。胎动的感觉因人而异,有的孕妇感觉像肠子蠕动,有的感觉像蝴蝶扇动翅膀,一般是一种轻柔的、不规律的颤动感。随着孕周增加,胎动会逐渐变得明显且有规律。
二、不同孕周胎动的变化及判断要点
孕中期:妊娠28周前,胎动频率相对不太恒定。一般每小时胎动3-5次属于正常范围。孕妇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比如早、中、晚各选择一个小时来计数胎动。将这三个小时的胎动次数相加,再乘以4,就得到12小时的胎动次数。正常情况下12小时胎动次数应在30-40次左右。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
孕晚期:妊娠28周后,胎动会逐渐有自己的规律。一般胎儿在晚上和下午相对活跃一些。此时孕妇要注意观察胎动的频率、强度等。如果发现胎动突然变得频繁或者明显减少,都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原本每天12小时胎动次数比较稳定,突然12小时胎动次数减少了50%以上,就要考虑可能胎儿在宫内有异常情况,如缺氧等,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三、与其他腹部感觉的区分
与肠蠕动区分:肠蠕动一般是比较有规律的、连续的咕噜咕噜样的感觉,而且位置可能不固定,强度相对较弱且比较均匀。而胎动的感觉是突然的、局部的、不规律的颤动,位置相对固定在胎儿活动的部位。
与血管搏动区分:孕妇的腹主动脉搏动一般是有规律的,和孕妇的心跳频率一致,是一种有节律的跳动感,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在中腹部。而胎动是无规律的、突发的局部感觉。
四、特殊人群的胎动观察要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由于胎儿发生异常的概率相对增加,更要密切关注胎动情况。除了按照常规方法计数胎动外,还应该更频繁地留意胎动的变化。一旦发现胎动异常,要及时就医进行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因为高龄孕妇的胎儿发生宫内缺氧等情况的风险相对更高。
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比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由于胎盘供血可能受到影响,胎儿容易出现缺氧,所以这类孕妇要更加仔细地观察胎动。如果发现胎动有减少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评估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由于腹部脂肪较厚,感知胎动可能相对困难一些。这类孕妇可以尝试采用更舒适的体位,比如左侧卧位,然后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胎动。如果感觉胎动明显异于往常,也要及时就医,通过B超等检查手段来辅助判断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