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步骤(麻醉、切口、暴露乳突、清除病变、鼓室成形)和术后处理(伤口护理、抗生素使用、耳部及全身状况观察),术前要评估患者并做准备,术中按步骤操作,术后做好多方面观察护理,小儿患者需特别关注相关情况。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耳部疾病史、手术史、全身健康状况等。例如,若患者有糖尿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良好的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小儿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全身营养状况,因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况会影响手术耐受及术后恢复;老年患者则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
进行耳部检查,包括耳内镜检查以明确中耳乳突病变情况,如鼓膜穿孔、中耳内积液或肉芽等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如颞骨CT)来准确判断中耳乳突病变范围、骨质破坏等情况。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剪去术耳周围头发,一般距发际3-5cm左右。
术前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对于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手术步骤
1.麻醉方式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对于小儿患者,全身麻醉能保证手术在安静、无痛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小儿因恐惧、躁动而影响手术操作。
2.切口选择
常用的切口有耳后切口,适用于大多数中耳乳突手术。耳后切口是在耳后沟后方1cm左右做弧形切口,长约4-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
3.乳突暴露
通过骨膜剥离器将骨膜向两侧剥离,暴露乳突骨质。然后用乳突凿或电钻去除乳突气房,显露鼓窦及鼓窦入口。
4.病变清除
进入鼓窦后,清理鼓窦内的病变组织,如肉芽、胆脂瘤等(若存在胆脂瘤情况)。然后逐步清理中耳腔病变,去除中耳内的积液、息肉等病变组织,同时要注意保护听骨链等结构。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耳部结构相对稚嫩,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5.鼓室成形(若需要)
如果存在鼓膜穿孔等情况,可进行鼓室成形术。取合适的移植物(如自体颞肌筋膜等)放置于鼓膜穿孔处,进行修补。
三、术后处理
1.伤口护理
密切观察术耳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小儿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其抓挠伤口,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2.抗生素使用
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根据手术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使用3-5天左右。
3.耳部情况观察
观察患者耳部症状,如耳痛、耳道分泌物等情况。定期进行耳内镜复查,了解中耳腔恢复情况。对于小儿患者,要注意其听力恢复情况的观察,因为小儿处于语言发育关键期,听力恢复情况对其语言发育影响较大。
4.全身状况监测
监测患者全身状况,包括体温、血压等。对于老年患者及小儿患者,要尤其关注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这些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