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由汉坦病毒等相关病毒引起,通过宿主动物传播、气溶胶传播、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类,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一般人群、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污染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感染后相关人群病情可能有不同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等相关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
(一)宿主动物传播
1.鼠类携带病毒: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是主要的宿主动物。病毒能在鼠类体内持续存在并繁殖,鼠类的唾液、尿液、粪便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当人类接触到被鼠类污染的环境,例如接触了被鼠尿、鼠粪污染的尘土,尘土飞扬后被人吸入;或者被鼠类咬伤,病毒就有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2.其他宿主动物:除了鼠类外,一些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也可能携带相关病毒,虽然相对鼠类来说不是主要宿主,但也有传播风险,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二)气溶胶传播
当鼠类的排泄物中的病毒形成气溶胶,人在呼吸时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就会导致感染。例如在打扫被鼠类污染的仓库、地下室等封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时,容易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而引发感染。
(三)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汉坦病毒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胎儿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少见。
二、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差异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一般人群如果生活在出血热流行地区,或者经常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环境的人群,如从事农业劳动、野外作业、灭鼠工作等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需要注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污染物,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可能被鼠类接触的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在进入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场所时,如废弃房屋等,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等。
(二)儿童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且可能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接触到被鼠类污染的环境,比如在户外玩耍时接触到鼠类粪便等。家长需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教育儿童不要接触不明的鼠类或其排泄物,避免儿童在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区域长时间逗留。
(三)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免疫力可能较弱,感染出血热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老年人如果居住环境存在鼠类活动的可能,如居住在老旧房屋且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需要更加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定期检查居住环境是否有鼠类活动迹象,如发现鼠洞、鼠粪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感染风险。
(四)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感染出血热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而且基础疾病可能会干扰出血热的治疗。这类人群除了要注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污染物外,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等疑似出血热的症状,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