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出血热需从接种疫苗、防鼠灭鼠、避免接触鼠类及其分泌物、做好食品卫生等方面入手。16-60岁高危人群建议接种出血热疫苗,特殊人群谨慎评估后可接种;要通过环境治理、物理防鼠减少鼠患;从事相关工作及普通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分泌物;食用食物要充分加热煮熟保障食品卫生。
一、接种疫苗
1.原理: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抵御汉坦病毒等引发出血热的病原体感染。例如,我国研制的出血热疫苗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对降低出血热的发病风险有显著作用。
2.适用人群:一般16-60岁的高危人群建议接种,如疫区的居民、从事鼠类相关工作的人员(如疾控人员、农田水利工作人员等)。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根据疫苗的具体适应情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谨慎评估,若儿童属于高危暴露人群且身体状况允许,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
二、防鼠灭鼠
1.环境治理
居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除杂物,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处。例如,将食物密封保存,室内的粮食、食品等都要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断绝老鼠的食物来源。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要特别注意食物的妥善保存,避免儿童接触到被老鼠污染的食物而间接增加感染风险。
农田等场所:在农田、工地等场所,要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破坏老鼠的栖息环境。农田里的秸秆等杂物要及时清理,减少老鼠的隐蔽场所,从而降低老鼠的数量,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物理防鼠:安装防鼠网、挡鼠板等设施,防止老鼠进入室内或特定区域。比如在厨房、仓库等门口安装挡鼠板,高度一般要在60厘米以上,有效地阻挡老鼠的进入。对于有儿童的家庭,安装挡鼠板时要确保稳固,避免儿童碰撞摔倒。
三、避免接触鼠类及其分泌物
1.个人防护
从事相关工作人群:如疾控人员在处理鼠类相关样本时,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这些防护装备能有效阻挡鼠类分泌物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儿童,如果涉及到可能接触鼠类的活动(如学校组织的野外相关实践活动),要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告知他们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并在活动中由成人陪同做好防护。
普通人群:在疫区或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区域,不要随意接触鼠类,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鼠类的粪便、尿液、唾液等。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要教育儿童不要去接触不明的鼠类或其分泌物,一旦接触后要按照正确方法洗手。
四、做好食品卫生
1.食物处理:食用的食物要充分加热煮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例如,对于一些可能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原料,如谷物、蔬菜等,在加工前要仔细检查,确保没有被鼠类接触过,然后通过高温烹饪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要确保儿童的饮食卫生,给儿童准备的食物要新鲜、干净,避免给儿童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