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出现小腿内侧骨膜炎需从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急性期冷敷、急性期后热敷)、康复锻炼(小腿肌肉拉伸、平衡训练)、药物辅助(严重时遵医嘱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就医评估(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等方面处理,减少活动让小腿休息,急性期冷敷、后期热敷,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严重时用药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要就医。
物理治疗
冷敷:在骨膜炎急性期(一般指疼痛肿胀等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对小腿内侧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例如用毛巾包裹冰袋后敷在小腿内侧疼痛部位,通过低温作用降低神经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通常是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热敷可以选择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准,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比如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小腿内侧,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康复锻炼
小腿肌肉拉伸:在疼痛缓解后,可以进行适度的小腿肌肉拉伸锻炼,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例如坐姿,伸直患侧腿,用毛巾套住前脚掌,缓慢用力拉向身体,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多次。通过拉伸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肌肉的弹性,减少再次损伤的风险。对于女性体育生来说,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柔韧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拉伸,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新的损伤;男性体育生在进行拉伸时也需要注意控制力度和节奏。
平衡训练:进行一些平衡相关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小腿部位肌肉的协调能力和稳定性。比如单腿站立训练,在平稳的地面上,患侧腿单腿站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每次站立10-30秒,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和难度。不同年龄的体育生在进行平衡训练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平衡能力来调整训练强度,年龄较小的体育生可能需要在他人保护下进行训练,以确保安全。
药物辅助
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过对于体育生群体,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只有在疼痛等症状较为严重时才考虑药物辅助。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方面的副作用,在使用时需要谨慎权衡。
就医评估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处理后,小腿内侧骨膜炎的症状没有明显缓解甚至加重,如疼痛持续不减轻、肿胀进一步加剧、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比如通过X线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了解骨膜及周围组织的具体病变情况,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体育生,如既往有小腿部位相关疾病史等,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骨膜炎的恢复和治疗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