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有Wagner分级法和Texas分级法,Wagner分级法分0-5级,分别对应不同溃疡及坏疽情况;Texas分级法分A-D型,分别对应缺血性溃疡无感染、溃疡伴感染无骨髓炎、感染合并骨髓炎、感染合并血管病变情况。
一、Wagner分级法
1.0级
存在发生溃疡的高危因素,但目前无溃疡。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有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但皮肤完整,这类患者如果不注意足部护理,很容易发展为溃疡。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且足部神经病变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足部保护,避免受伤。
2.1级
表浅溃疡,未波及深部组织。通常是由于鞋子摩擦等原因引起的皮肤破损,深度局限在表皮或真皮层。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如果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需要及时清洁伤口,防止感染扩散。
3.2级
溃疡深达肌腱、骨骼、韧带等结构。溃疡较深,可能已经影响到足部的深层组织,此时感染风险增加。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伤口愈合能力减弱,更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4.3级
深部溃疡伴骨髓炎、骨关节感染。溃疡累及骨骼,可能伴有骨髓炎等情况,感染范围较广。在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这种情况较为常见,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等。
5.4级
部分足坏疽,指足的局部组织坏疽,但尚未波及整个足。例如足的某一部分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但仍有部分组织未受累。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治疗策略需要根据整体健康状况调整,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积极的保肢治疗,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全身情况。
6.5级
全足坏疽。整个足部发生坏疽,往往需要截肢治疗。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5级坏疽的患者全身情况通常较差,尤其是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截肢手术的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
二、Texas分级法
1.A型
缺血性溃疡,无感染证据。主要由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足部血液循环差导致溃疡形成,局部无明显感染表现,如红肿热痛不明显。对于有糖尿病且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需要关注下肢血运情况,可通过血管超声等检查评估动脉供血。
2.B型
溃疡伴感染,但无骨髓炎。感染局限在溃疡周围组织,未波及骨髓等深部结构。在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中,B型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控制血糖。
3.C型
感染合并骨髓炎。溃疡伴有骨髓感染,病情相对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对于儿童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一旦出现C型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要更加谨慎,既要控制感染,又要考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
4.D型
感染合并血管病变。同时存在足部感染和下肢血管病变,血运差不利于感染控制和伤口愈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D型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改善血管供血和抗感染等多方面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