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由龋病等长期刺激发展而来,病程长、症状轻易复发,通过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根管治疗术和干髓术,治疗后要注意饮食、口腔卫生、复诊随访,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不同处理要点。
一、慢性牙髓炎的定义与特点
慢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通常由龋病等长期刺激发展而来,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反复发作。
二、慢性牙髓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的牙痛史,是否有冷热刺激痛、自发痛等情况,以及疼痛的发作规律等。
2.口腔检查:通过视诊、探诊等检查患牙情况,查看是否有龋洞、充填物等,检查牙髓活力,一般慢性牙髓炎患牙牙髓活力测试可有异常表现,如迟钝等。
3.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检查,可辅助了解患牙牙根、牙髓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慢性牙髓炎及病变程度等。
三、慢性牙髓炎的治疗方法
1.根管治疗术
原理: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的消毒,然后充填根管,以去除感染、防止再感染,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步骤:首先开髓引流,缓解疼痛;然后进行根管预备,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并扩大根管;接着进行根管消毒,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钙等;最后进行根管充填,一般采用牙胶尖等材料严密充填根管。
2.干髓术:适用于后牙早期牙髓炎而不宜行根管治疗术的情况,但目前应用相对较少,其原理是将干髓剂放置在牙髓断面,使牙髓组织干化、固定,从而保留患牙。
四、慢性牙髓炎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治疗后短期内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患牙受力过大导致充填物脱落或患牙折裂;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牙髓的刺激。
2.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导致再次感染。
3.复诊随访: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定期复诊,检查患牙恢复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五、特殊人群慢性牙髓炎的处理要点
1.儿童
儿童慢性牙髓炎治疗时需考虑其配合度,可能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儿童患慢性牙髓炎后,家长要督促其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龋病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加重。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慢性牙髓炎时,治疗应尽量选择在妊娠中期(4-6个月)进行,此时相对较为安全,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有创操作导致流产或早产等风险。
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果有使用药物的情况)。
3.老年人
老年人患慢性牙髓炎时,要注意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前要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性。
治疗后要加强口腔健康指导,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情况,要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延缓牙齿的进一步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