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腰腿痛不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等多种疾病也可导致腰腿痛,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等,需结合多方面检查综合判断来鉴别。
一、非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腰腿痛的情况
腰肌劳损
成因:多与长期不良姿势有关,如长时间久坐、久站,或从事弯腰劳作等工作。年龄方面,中壮年人群较为常见,但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年轻人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也可发病。女性在孕期由于腰部负担加重,也容易出现腰肌劳损导致腰腿痛。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引发腰肌劳损。
症状特点: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较为明显,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后加重,一般无下肢放射性疼痛,但可能会有腰部活动受限,尤其是前屈后伸等动作受影响。
腰椎管狭窄症
成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腰椎管狭窄多与腰椎退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可导致椎管狭窄。生活方式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频繁活动的人群易患病。
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腰腿痛可同时伴有下肢的神经源性症状,如下肢麻木、感觉减退等。
强直性脊柱炎
成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潮湿、寒冷环境等。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女性也可发病,但相对较少。
症状特点:早期可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僵硬,疼痛呈隐匿性、间歇性,可伴有晨僵,活动后症状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累及整个脊柱,导致脊柱畸形,也可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但疼痛性质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所不同,且有其自身的影像学特征,如骶髂关节炎症等。
腰椎结核
成因: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多见。
症状特点:除了腰腿痛外,还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夜间疼痛可能加重,病变部位可有压痛及叩击痛,脊柱可能有畸形,如后凸畸形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椎体破坏等结核特征性表现。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腰腿痛的特点
典型表现:主要是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分布,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可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力量下降等表现,直腿抬高试验等神经牵拉试验可为阳性。
影像学依据:通过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等情况,这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依据。
总之,有腰腿痛症状时,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特点、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凭腰腿痛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与多种能引起腰腿痛的疾病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