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是由内分泌腺体或组织结构功能异常致激素失衡引发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常见甲状腺疾病有甲亢(激素分泌过多致多汗等症状及相关检查)、甲减(激素分泌不足现乏力等表现及检查),糖尿病分1型(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需胰岛素)和2型(与胰岛素抵抗等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含遗传、自身免疫、环境、生活方式,诊断靠激素水平等检测、影像学、功能试验,治疗甲状腺疾病甲亢有抗甲状腺等疗法甲减需补激素,糖尿病有饮食运动等个体化方案,特殊人群儿童甲亢治疗谨慎需监测生长,妊娠期女性要监测血糖,老年人需定期体检调整方案。
一、内分泌疾病的定义
内分泌疾病是由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胰岛、垂体等)或内分泌组织的结构、功能异常,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引发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类疾病。
二、常见内分泌疾病类型及特点
(一)甲状腺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常见症状包括多汗、心慌、消瘦、手抖等,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如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诊断。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乏力、畏寒、水肿、反应迟钝等,检查可见TSH升高、FT3和FT4降低。
(二)糖尿病
1.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常见于青少年,需依赖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肥胖等诱因,通过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等检测诊断。
三、内分泌疾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内分泌疾病具遗传倾向,如某些遗传性甲状腺疾病。
2.自身免疫损伤:如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攻击胰岛β细胞所致。
3.环境因素:长期摄入含激素食物、辐射等可影响内分泌平衡。
4.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易引发2型糖尿病。
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方法
1.激素水平检测:通过血液、尿液等检测激素含量,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血糖检测等。
2.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可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胰岛MRI等评估胰腺内分泌情况。
3.功能试验:如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诊断糖尿病。
五、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原则
1.甲状腺疾病:甲亢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或手术治疗;甲减需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
2.糖尿病: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胰岛素),需个体化制定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甲亢治疗需谨慎,避免影响生长发育;儿童内分泌疾病需定期监测生长指标。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糖尿病需严格监测血糖,保障母婴健康,避免高血糖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减退,易发生甲减等,需定期体检监测激素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