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根尖周炎需先诊断评估,包括症状表现、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等;急性期要开髓引流、切开排脓、消炎止痛;之后进行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病愈后要维护口腔卫生、定期复查、避免刺激患牙、治疗相关牙齿疾病,有全身病者要控制好病情。
一、诊断与评估
1.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会有牙齿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自发性、持续性疼痛,且能定位患牙,咀嚼时疼痛加重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哭闹、拒食等情况;成年患者能较明确表达疼痛部位等。有既往牙齿疾病史的人群更易患根尖周炎。
2.临床检查:通过口腔检查可见患牙可能有龋坏、充填体等情况,牙齿叩痛明显,牙龈可能有红肿、瘘管等表现。还可借助X线检查,观察根尖周组织影像,如根尖周低密度影等,以此明确根尖周病变程度等情况。
二、急性期治疗
1.开髓引流:急性期首要处理是开通髓腔引流通道,缓解髓腔高压,减轻疼痛。这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儿童需在专业牙科医生操作下进行,要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2.切开排脓:若根尖周脓肿已达骨膜下或黏膜下,需切开排脓。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成年患者则需告知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切开后要保持引流通畅。
3.消炎止痛:可采用局部理疗等辅助手段消炎止痛,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可谨慎考虑合适的镇痛方式,但要充分评估风险,尤其儿童需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镇痛方法。
三、根管治疗
1.根管预备:急性期缓解后进行根管预备,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塑造良好的根管形态,为后续充填做准备。不同年龄患者根管形态有差异,儿童根管较细且弯曲,操作需更精细。
2.根管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对根管进行消毒,杀灭残留细菌。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消毒药物,考虑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耐受等情况。
3.根管充填:采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对根管进行严密充填,封闭根管系统,阻止细菌再次侵入。充填材料的选择和操作要保证质量,确保根尖周病变能顺利愈合。
四、病愈后的护理与预防
1.口腔卫生维护: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做好口腔清洁,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选择适合儿童的口腔清洁用品。
2.定期复查:病愈后要定期进行口腔复查,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及时发现口腔潜在问题。不同年龄段复查频率可根据个体口腔健康状况适当调整,儿童要鼓励其配合复查。
3.避免刺激患牙:注意避免用患牙咀嚼过硬食物,防止牙齿再次受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儿童则需家长监督其避免不良的咀嚼习惯。
4.治疗相关牙齿疾病:如果存在引起根尖周炎的基础牙齿疾病,如龋齿等,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根尖周炎复发。对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根尖周组织的愈合,增加根尖周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