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有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各年龄段均有,儿童、成人、老年人表现有别)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发作频率个体差异大,多数在空腹或延长运动后发作,长期低血糖对儿童生长发育、老年人多器官功能有损害,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
一、低血糖相关表现
(一)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主要是由于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儿童可能表现为颤抖、心慌、出汗、饥饿感等,成人也类似,这是因为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引起上述症状。例如研究发现,胰岛素瘤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约90%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相关表现。
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可能不如年轻人,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仍可能有出汗、手抖等表现,不过有时可能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其他基础疾病导致的不适容易混淆。
(二)神经低血糖症状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意识模糊等。这是因为大脑供能主要依赖葡萄糖,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功能。成人可能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异常、抽搐、昏迷等。比如严重低血糖时,大脑皮质受抑制,患者先有头痛、头晕、躁动、易怒等,进而出现嗜睡、昏迷等。老年人神经低血糖症状可能更隐匿,除了上述表现外,可能出现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容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等。
二、发作特点
(一)发作频率
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发作频率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可能数天发作一次,有些可能一天发作数次。儿童患者发作频率可能相对较高,这与儿童代谢快,胰岛素瘤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对血糖影响更明显有关。老年人由于身体储备功能下降,可能发作频率相对固定,但也有个体差异。
(二)发作时间
多数患者在空腹或延长运动后发作,比如清晨空腹时容易发作,这与夜间空腹状态下胰岛素持续作用有关。儿童可能在长时间未进食后发作,如上午课间休息未进食时可能诱发低血糖发作。老年人可能在空腹时间过长,如夜间睡眠中或清晨起床前发作。
三、其他表现
(一)长期低血糖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影响,因为长期低血糖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研究表明,胰岛素瘤患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低血糖,其身高、体重增长可能低于正常儿童。
对老年人的多器官功能有损害,长期反复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进行性损害,出现记忆力减退、痴呆等;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等。例如有研究发现,胰岛素瘤老年患者长期低血糖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患者除了上述低血糖相关表现外,可能因为低血糖影响运动功能,出现行走不稳等情况;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由于激素水平影响,低血糖发作可能有一定变化,但总体还是以低血糖相关表现为主;男性患者一般也是以低血糖引起的各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