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有颈椎病和耳石症两种常见病因,颈椎病头晕与颈部活动姿势有关,机制是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紊乱,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耳石症头晕与头位变化相关,机制是耳石脱离刺激感受器,靠病史和变位试验诊断,治疗是耳石复位,不同年龄人群在表现、机制、诊断、治疗上各有特点。
耳石症引起的头晕:特点是头晕发作常与头位变化有关,比如从卧位坐起、躺下、翻身、低头、抬头等头位变动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剧烈头晕,可伴有眼震(眼球不自主摆动),一般头晕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在某些时期更易患耳石症出现头晕。
发病机制
颈椎病引起头晕的机制:颈椎发生退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使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另外,颈椎病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也会引发头晕等一系列症状,年龄增长导致颈椎自然退变是常见因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低头等会加速颈椎退变进而增加发病风险。
耳石症引起头晕的机制: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离,移位到半规管内,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流动刺激感受器,引发强烈的前庭反应,导致头晕发作,其具体病因可能与头部外伤、内耳疾病、耳部手术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可能与各自易患上述相关病因的因素不同有关,比如老年人可能因内耳退行性变等易出现耳石脱离。
诊断方法
颈椎病引起头晕的诊断: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颈部不适情况、头晕发作与颈部活动的关系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如颈部活动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还会借助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线、CT、MRI等,通过影像学观察颈椎结构有无病变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患者影像学表现有特点,儿童可能因先天性颈椎发育等问题有特殊表现,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耳石症引起头晕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明确头晕与头位变化的关系,再进行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等,通过观察变位过程中是否出现特征性的眼球震颤和头晕发作来确诊,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变位试验时的配合度等可能不同,需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判断。
治疗原则
颈椎病引起头晕的治疗:首先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颈椎牵引、颈部理疗(热敷、按摩等,但按摩需注意适度,避免不当按摩加重病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避免长期低头等)等,对于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有差异,儿童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老年人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耳石症引起头晕的治疗:主要是进行耳石复位治疗,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手法将耳石复位到正常位置,从而缓解头晕症状,复位治疗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复位后头晕症状可明显减轻,不同年龄患者复位操作需根据其耐受等情况适当调整手法力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