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短宽平直易致病菌进入,上感时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影响功能)及其他因素(过敏反应、游泳等),婴幼儿因咽鼓管结构特殊更易发病,需注意护理及及时处理相关情况降低患病风险。
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例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反应。在学龄前期儿童中,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急性中耳炎较为多见。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也不少见,尤其在一些群体聚集的环境中,如幼儿园等,儿童之间相互传播的风险较高。
病毒感染:病毒也是引发急性中耳炎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较为常见。病毒感染可先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使得中耳内的分泌物引流不畅,从而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在冬春季节,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儿童在这个时期患急性中耳炎的概率相对增加。比如,当儿童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很可能会并发急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平直,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例如,婴儿在平卧位吃奶时,乳汁容易通过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从而增加了急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咽鼓管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功能也趋于完善,儿童到了3-4岁以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相对会有所降低,但仍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而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会影响其正常的通气和引流功能。例如,患有普通感冒时,鼻腔黏膜肿胀,炎症蔓延至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堵塞,中耳内原本的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引起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
其他因素
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可引起鼻腔和咽鼓管黏膜的过敏反应,导致黏膜水肿,影响咽鼓管的功能。例如,对花粉过敏的儿童在花粉季节,容易出现鼻腔和咽鼓管黏膜的肿胀,增加了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几率。
游泳等因素:不当的游泳方式,如游泳时呛水,可使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或者游泳后未及时将外耳道内的水清理干净,导致细菌等病原体在中耳滋生,引发急性中耳炎。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在游泳时往往不太注意耳部的防护,相对更容易因游泳相关因素患上急性中耳炎。
特殊人群方面,婴幼儿由于咽鼓管的特殊解剖结构,相比年长儿更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在护理婴幼儿时,要注意避免平卧位喂奶,喂奶后应适当竖起拍嗝,减少乳汁反流进入中耳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以避免炎症蔓延至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同时,过敏体质的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降低过敏反应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