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外踝撕脱性骨折需进行诊断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无明显移位的石膏固定和有明显移位的手术治疗;康复护理分固定期间和拆除固定后;特殊人群要注意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预后方面及时有效治疗康复预后较好,否则可能有并发症,要早期规范诊治康复。
一、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儿童外踝撕脱性骨折通常有明确外伤史,伤处出现疼痛、肿胀、淤血,外踝部位压痛明显,可能伴有活动受限,儿童可能因疼痛而不愿站立或行走。
2.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外踝撕脱性骨折以及骨折的移位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以更清晰地了解骨折碎片的细节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
二、治疗方法
1.无明显移位的撕脱性骨折
石膏固定:采用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对外踝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肢体末端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儿童由于活泼好动,要特别注意石膏固定的松紧度是否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固定失效。
2.有明显移位的撕脱性骨折
手术治疗:如果骨折块移位明显,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撕脱的骨折块复位并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克氏针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等。手术治疗后同样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康复护理。
三、康复护理
1.固定期间的康复
早期康复:在固定后的1-2周内,可进行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儿童在进行足趾活动时,家长可以在旁协助指导,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中期康复:固定3-4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逐渐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愈合,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2.拆除固定后的康复
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要逐步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可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活动,同时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儿童在进行这些康复训练时,需要有家长在旁保护,防止摔倒受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在康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的发育情况。由于儿童的认知和配合能力有限,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充分参与和配合,耐心引导儿童进行各项治疗和康复训练。
2.生活方式:在治疗期间,要限制儿童的剧烈活动,避免再次受伤。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的生长发育。
五、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儿童外踝撕脱性骨折的预后较好,大多数儿童可以恢复正常的踝关节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不当,可能会出现踝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儿童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儿童外踝撕脱性骨折,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