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与牙周炎在炎症累及范围、临床症状表现、牙周探诊情况、X线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上存在差异。牙龈炎局限于牙龈,症状轻,探诊深度不超3mm,无牙槽骨吸收,治疗后预后好;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有多种症状,探诊深度超3mm且有附着丧失,X线有牙槽骨吸收,治疗复杂,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炎症累及范围
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一般不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等其他牙周支持组织。例如,通过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红肿,但牙齿松动等情况通常不出现。
牙周炎:炎症不仅累及牙龈,还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比如,患者可能出现牙齿逐渐松动的情况,这是因为牙周支持组织被破坏,无法再稳固牙齿。
二、临床症状表现
牙龈炎:牙龈通常表现为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微不适,牙齿通常不会出现松动,患者的咬合功能一般不受明显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患牙龈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如刷牙不认真等;成年人患牙龈炎可能与局部刺激物(如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存在有关。
牙周炎: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还可能出现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牙齿松动度可能逐渐加重。老年人患牙周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发展较快,与老年人自身的口腔组织退变以及可能存在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全身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加重牙周炎的发展。
三、牙周探诊情况
牙龈炎:牙周探诊时,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3mm,且探诊后出血较明显,但牙周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处,无附着丧失。
牙周炎:牙周探诊时探诊深度常大于3mm,并且存在附着丧失,即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附着水平向根方移动。
四、X线表现
牙龈炎:X线片上一般无牙槽骨吸收的表现,牙槽骨高度正常。
牙周炎:X线片可见牙槽骨吸收,表现为牙槽嵴顶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等。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患牙周炎时,如果能及时治疗,牙槽骨吸收可能相对容易控制;而老年患者牙槽骨本身有一定的生理性吸收,若合并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会更明显。
五、治疗原则及预后
牙龈炎:通过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如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牙龈炎症一般可以消退,预后较好。儿童牙龈炎经过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炎症容易消退;成年人牙龈炎去除刺激物后也可恢复健康,但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复发。
牙周炎:治疗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等),必要时还需进行牙周手术等。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依从性等有关。老年人患牙周炎时,由于全身状况可能较差,治疗后恢复相对较慢,且需要更密切的口腔维护;儿童患牙周炎较少见,一旦发生,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长期维护,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其口腔功能和全身健康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