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属病毒引发,病毒经破损皮肤黏膜等侵入人体,老鼠是主要宿主动物,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别,相关人员需采取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一、病毒感染
(一)汉坦病毒属病毒
1.引发机制
汉坦病毒属病毒是引起出血热的主要病原体,包括汉滩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和多不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等。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然后在局部淋巴结等组织中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进而侵袭全身多个器官的细胞。例如,汉滩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2.人群易感性
一般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青壮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能更容易接触到携带病毒的宿主有关。例如,从事野外作业、接触鼠类较多的人群,如农民、林业工人等,由于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加,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二、宿主动物传播
(一)啮齿类动物
1.常见宿主
老鼠是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其中褐家鼠携带汉城病毒,黑线姬鼠携带汉滩病毒等。老鼠可通过其唾液、尿液、粪便排出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如污染的空气、食物、水源等。当人接触到被污染的环境时,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例如,在被老鼠尿液污染的室内环境中,空气中的病毒颗粒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或者食用了被老鼠粪便污染的食物,病毒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
2.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风险
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鼠类密度较高环境中的人群,如农村地区、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等阴暗潮湿且容易有鼠类出没场所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而生活在整洁、鼠害控制较好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低。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但好奇心强,若接触到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感染风险也需要关注,应避免儿童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三、其他传播途径
(一)气溶胶传播
当含有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在一些鼠类密度高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长期无人清理的仓库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较高。对于在这类场所工作的人群,如仓库管理员等,需要加强防护,如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等,以减少吸入气溶胶感染病毒的风险。
(二)母婴传播
在少数情况下,出血热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即感染病毒的孕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胎儿和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有妊娠计划或已经怀孕的女性,如果处于出血热高发地区或有接触相关风险因素,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污染物,做好防护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三)密切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出血热病毒的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也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在救治出血热患者的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防护不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等体液,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需要严格遵循防护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避免密切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