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是常见口腔结构异常,病因有先天性和极少后天性,临床表现有舌头活动受限、发音障碍、哺乳困难等,可通过临床检查和特定试验诊断,儿童和成年人有不同影响及处理建议,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多数经治疗可改善舌头功能和发音等问题。
病因
先天性因素: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舌系带未能正常退缩到舌根下,导致舌系带相对过短,这是最主要的病因,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后天因素:极为少见,通常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导致舌系带瘢痕形成,进而缩短,但这种情况发生概率极低。
临床表现
舌头活动受限:舌头不能正常地伸出口外,或者不能上抬至上齿龈,严重者舌尖呈现“W”形(正常舌尖应为圆形)。例如,孩子可能无法正常舔到上嘴唇、上牙龈等部位。
发音障碍:对于儿童来说,舌系带短可能会影响发音,尤其是卷舌音和舌面音,如“李”“四”“十”等发音不清。这是因为舌头活动受限,无法准确完成发音所需的动作。
哺乳困难:婴儿时期舌系带短可能表现为哺乳困难,由于舌头不能正常抵在上颚,导致婴儿吸吮时无法形成有效的负压,影响吃奶,出现吃奶费力、容易呛奶等情况。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初步诊断舌系带短。查看舌头的运动情况,如能否正常伸出、上抬等。一般来说,当舌头前伸时,舌尖因舌系带的牵拉而出现凹陷,呈“M”形或“W”形,即可判断为舌系带短。
特定试验:可以让患者尝试发一些特定的音,如“啊”“衣”等,观察发音是否清晰,辅助诊断舌系带短对发音的影响。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处理建议
儿童:
婴儿期:若出现哺乳困难,需及时就医评估。对于舌系带短不太严重且不影响吃奶的婴儿,可以先观察。但如果严重影响哺乳,可能需要进行舌系带切开术等小手术来松解舌系带。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婴儿口腔的清洁,避免感染。
幼儿期及儿童期:对于发音不清的儿童,在3-4岁左右,语言发育较为关键时期,如果经评估舌系带短影响发音,可考虑进行舌系带修整术。术后需要进行语音训练,帮助孩子纠正发音问题。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说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成年人:成年人舌系带短可能会影响一些职业相关的发音要求,如歌手、教师等。如果出现明显的舌头活动受限或发音障碍,也可以考虑进行舌系带修整术,但术后语音恢复可能相对儿童来说难度稍大,需要更长时间的语音康复训练。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对于明确诊断为舌系带短且影响功能的情况,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舌系带修整术。手术方式包括简单的舌系带切开术和舌系带成形术等。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例如,舌系带切开术是用剪刀将过短的舌系带横向剪开,然后进行止血等处理;舌系带成形术则是通过更精细的操作,重新构建舌系带的正常结构,以更好地恢复舌头的功能。
舌系带短是一种可以通过临床检查明确诊断的口腔问题,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多数情况下通过手术等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舌头的功能和发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