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现场初步处理是让患者保持合适姿势并按压止血;医院就诊后局部止血有药物收敛、烧灼、填塞等,全身要检查血液、血压等并治疗相关疾病;预防夏季鼻出血要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一、现场初步处理
1.保持冷静姿势:让患者坐下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不要后仰或平躺,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尤其儿童要避免其将血液咽下,因为咽下后可能会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对于婴幼儿,可将其抱起,头部略向前倾。
2.按压止血:用手指捏住患者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儿童鼻出血时,家长千万不要慌乱,可让儿童坐着,头稍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孩子的鼻翼两侧,压迫鼻中隔前下方,一般压迫10分钟左右多数可止血。
二、医院就诊后的处理
1.局部止血治疗
药物收敛:医生可能会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棉球等放入鼻腔,收缩鼻腔黏膜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浓度和剂量的药物,避免对儿童鼻腔黏膜造成过度刺激。
烧灼止血:如果出血点明确,可采用化学药物(如硝酸银)或电灼、激光、微波等方法烧灼出血点,使血管封闭或凝固达到止血效果。但儿童的血管较细,操作时要特别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填塞止血:对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可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鼻腔填塞。填塞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鼻腔黏膜。一般填塞时间不宜过长,通常1-2天取出,以免引起鼻腔黏膜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2.全身相关检查与治疗
血液系统检查:排查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起鼻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对于儿童,要考虑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来明确。
血压检查:检查血压是否正常,高血压也可能导致鼻出血。尤其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风险。儿童相对高血压导致鼻出血的情况较少见,但也不能忽视,如有可疑要进行血压测量。
其他系统疾病排查:还可能需要排查如肝脏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对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根据具体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血液系统疾病需要血液科进一步诊治,高血压患者需要心内科控制血压等。
三、预防夏季鼻出血的措施
1.保持鼻腔湿润:夏季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让患者多喝温开水,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儿童的鼻腔黏膜更娇嫩,更需要注意保持湿润,可让儿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2.避免挖鼻:教育患者尤其是儿童不要随意挖鼻,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儿童好奇心强,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注意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吃清热降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避免吃辛辣、油腻等易上火的食物,防止体内火气过旺引起鼻腔出血。
4.避免剧烈运动:夏季运动后血管扩张,容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所以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儿童运动时要适当控制强度,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