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传染源,分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等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季节性、人群易感等特点,临床表现有五期;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由鹿鼠传播,早期似流感后现肺部表现。诊断靠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是支持对症。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进展快、孕妇影响自身及胎儿、老年人并发症风险高,需分别注意相关情况。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点:在我国,黑线姬鼠是农村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黑线姬鼠传播者以11月-次年1月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褐家鼠传播者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季为高峰。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三痛”)、毛细血管损伤(充血、出血、渗出水肿征,如球结膜水肿等);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尿期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可引起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多尿期尿量逐渐增多;恢复期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由鹿鼠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流感样症状,如发热、肌痛、头痛、乏力等,随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肺部表现,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到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等;病毒核酸检测可发现汉坦病毒核酸。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支持对症治疗。例如,发热期可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低血压休克期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少尿期需进行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多尿期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恢复期注意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出血热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感染出血热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发热时需谨慎选择退热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心、胎动等,同时积极治疗出血热,维持孕妇的身体状况稳定。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出血热后,机体的各项功能减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如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肾功能不全加重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支持,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