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数为急性短病程,实验室检查抗-HAVIgM等可诊断,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和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母婴、血液、性传播,病程多样,乙肝五项等检查可辅助诊断,接种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还需避免血液暴露等。
传播途径方面
甲肝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HAV污染的食物、水等。在日常生活中,若卫生条件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就容易引发甲肝传播,儿童群体相对更易因共同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感染。
乙肝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较多,包括母婴传播(母亲孕期感染HBV可在分娩时传给婴儿)、血液传播(输入被HB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BV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等)、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
临床病程方面
甲肝临床病程:多数为急性感染,病程相对较短。潜伏期一般为15-50天,发病后症状相对较明显,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多数患者可在6个月内康复,极少发展为慢性肝炎。儿童感染甲肝后,无症状感染者相对成人更多见,但整体预后较好。
乙肝临床病程:病程有较大差异,部分为急性感染,部分可转为慢性。急性乙肝潜伏期一般为1-6个月,有些急性乙肝患者也会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自愈;而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迁延,会有乏力、肝区不适等多种表现,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不同,儿童慢性乙肝相对成人更易发生免疫耐受,病情隐匿。
实验室检查方面
甲肝实验室检查:血清中抗-HAVIgM是诊断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一般在发病后1-2周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甲肝。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等表现。
乙肝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检查是重要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或既往感染过乙肝已恢复;HBeAg阳性通常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e阳性可能有不同意义,若病毒发生变异时也可能有传染性;抗-HBc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另外,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查可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
预防措施方面
甲肝预防措施:重点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保障饮用水安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还可通过接种甲肝疫苗来预防,甲肝疫苗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效预防甲肝。
乙肝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s。同时,要避免母婴传播,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血液暴露,安全性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