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滑囊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无效、反复发作等情况,方式为滑囊切除术,术后需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康复护理。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患有脚后跟滑囊炎的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减少患侧脚后跟的活动量。比如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等加重脚后跟负担的活动。对于儿童患者,要减少跑跳等剧烈运动,因为儿童的骨骼肌肉系统还在发育中,过度活动更容易加重滑囊的损伤。对于老年人,本身关节功能有所退化,更需要注意休息,防止滑囊炎进一步加重。
可以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侧脚后跟,限制其活动,为滑囊的恢复创造条件。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起到制动作用,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急性期(通常是滑囊炎发作后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脚后跟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因为低温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充血和肿胀。对于儿童患者,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可以在冰袋和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冷敷导致冻伤。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以进行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脚后跟,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滑囊的修复。不过,对于皮肤感觉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发脚后跟滑囊炎时,要注意控制热敷的温度,避免烫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脚后跟滑囊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注意,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谨慎,要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掌握用药禁忌,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也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因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溃疡等问题。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如果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者滑囊炎反复发作、滑囊有明显的增厚、粘连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3-6个月规范的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时,就可以考虑手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考虑手术,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容易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主要是滑囊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滑囊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组织和神经血管等结构,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和患侧脚后跟功能的恢复。儿童患者术后康复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老年人术后康复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情况,康复速度可能相对较慢,需要耐心进行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