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微创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剪鼻毛清洁鼻腔、用药物改善等)、手术过程(全身麻醉、摆体位、置入鼻内镜、切除息肉、开放鼻窦等)、术后处理(鼻腔填塞护理、药物应用、定期随访等),整个过程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做好各环节以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儿童鼻息肉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耐受性相对较差;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需更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鼻部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了解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等,吸烟会影响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饮酒可能影响麻醉等操作的安全性。
进行相关检查,如鼻内镜检查明确鼻息肉的部位、大小、范围;鼻窦CT检查了解鼻窦病变情况,判断鼻息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剪鼻毛,清洁鼻腔,术前还需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等药物缩小鼻息肉体积,改善鼻腔通气等情况,对于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麻醉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麻醉生效后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疼痛状态。
2.体位摆放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垫高,便于手术操作。
3.鼻内镜置入
将鼻内镜经鼻腔插入,通过鼻内镜清晰观察鼻腔及鼻窦内的病变情况。
4.息肉切除
使用电动切割器等器械,沿鼻息肉的根部将其逐步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正常的鼻腔黏膜组织,以减少术后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鼻窦内的鼻息肉,需要通过鼻内镜进入鼻窦内进行操作,将鼻窦内的息肉组织清除干净。
5.鼻窦开放(如有需要)
如果合并有鼻窦炎症,可能需要开放鼻窦开口,使鼻窦与鼻腔充分引流,常用的方法是用微型动力系统或等离子刀等扩大鼻窦开口,确保鼻窦内的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
三、术后处理
1.鼻腔填塞与护理
术后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常用的填塞材料有可吸收材料等。要密切观察患者鼻腔填塞后的情况,如有无出血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躁动导致填塞物移位等情况。
术后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防止分泌物潴留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2.药物应用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同时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反应,抑制鼻息肉复发。对于有过敏因素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应用抗过敏药物。
3.术后随访
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鼻内镜随访,一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随访。通过鼻内镜检查观察术腔恢复情况,及时清理术腔的痂皮、粘连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局部的药物治疗等,以促进术腔黏膜的恢复,降低鼻息肉复发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随访的频率和重点可能略有不同,儿童患者要关注鼻腔发育情况等。
鼻息肉微创术是一个较为精细的手术过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规范处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都非常重要,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病史等因素,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