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有支持和抗生素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制动和手术,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全身治疗保证营养等,抗生素据情况选用足量足疗程,局部制动防扩散等,手术分不同情况,儿童要合适制动选药避影响发育,成年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基础病。
一、全身治疗
1.支持治疗
对于急性骨髓炎患者,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情况调整营养供给,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充足供应,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和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物摄入;成年患者也应维持均衡饮食,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必要时可进行输血等支持治疗,尤其是对于贫血较严重的患者,输血可以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增强机体的耐受力。
2.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在病原菌未明确之前,可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广谱抗生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骨髓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一般需静脉给药,持续使用数周,以彻底杀灭病原菌,防止感染转为慢性。
二、局部治疗
1.制动
患肢应进行制动,如使用石膏、支具等固定。制动可以减少患肢的活动,避免感染灶的扩散,同时也能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制动更为重要,合理的制动可以保证患肢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例如,对于下肢的急性骨髓炎患儿,使用下肢支具固定,限制下肢的活动,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和肢体的恢复。
2.手术治疗
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早期诊断明确后,如经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应及时进行手术。通过钻孔或开窗的方法,引流骨髓腔内的脓液,减轻骨髓腔压力,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手术操作应尽量减少对患儿骨骺等生长结构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骺板,避免影响其正常发育。
病灶清除:如果感染已进入慢性阶段或存在死骨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病灶清除手术。但急性骨髓炎早期一般不急于进行复杂的病灶清除,以控制急性炎症为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骨髓炎在治疗过程中,制动需要更加谨慎和合适。要选择合适的制动器具,确保制动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对于婴幼儿的急性骨髓炎,使用轻便且固定可靠的支具,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皮肤感觉等情况,防止因制动过紧等原因导致肢体缺血等并发症。
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影响软骨发育,应避免用于儿童患者。
2.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同时,成年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基础疾病,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成年急性骨髓炎患者,在控制感染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感染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