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常见骨骼退行性病变,症状因增生部位不同而异,颈椎骨质增生有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不同症状表现;腰椎骨质增生有腰椎神经根型、腰椎脊髓型、腰椎间盘退变相关型不同症状表现;膝关节骨质增生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且不同部位骨质增生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高发情况及相关诱因。
颈椎骨质增生:
神经根型:增生的骨质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手臂甚至手指,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可能会使症状加重。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由于颈椎长期劳损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颈椎骨质增生,进而引发神经根受压症状。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颈椎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也是颈椎骨质增生的高发人群。
脊髓型:增生的骨质可能压迫脊髓,引起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等严重后果。此类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且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需要引起重视。
交感神经型: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交感神经紊乱的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患病,但长期精神紧张、颈部外伤等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椎动脉型:增生的骨质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患者在转头时症状可能突然加重。年龄增长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与椎动脉型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生有关。
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神经根型:增生的骨质压迫腰椎神经根,可引起腰部疼痛,同时向下肢放射,出现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可在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中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是腰椎骨质增生的高发群体,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腰椎承受的压力较大,也容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及相关症状。
腰椎脊髓型:压迫脊髓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需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此类症状在年龄较大、腰椎退变明显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腰椎间盘退变相关型:部分腰椎骨质增生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可出现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腰椎间盘退变引发相关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膝关节骨质增生:
疼痛:早期多为轻微钝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在静止时也会疼痛。中老年人膝关节骨质增生较为常见,这与膝关节长期磨损、退变有关,而肥胖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的重量较大,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肿胀:膝关节可能出现肿胀,关节腔积液时肿胀更为明显,可伴有局部温度升高。年龄较大、膝关节有过外伤史或长期过度使用膝关节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膝关节肿胀等症状。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关节结构的改变,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出现屈伸不利、行走困难等情况,上下楼梯时症状往往更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活动受限的情况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