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一直流血需先明确病因,区分局部刺激或全身因素,局部可清洁口腔、按压止血,及时就医检查,口腔科处理局部刺激,排查全身因素,日常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均衡饮食、定期口腔检查。
一、明确病因
牙龈炎一直流血可能由局部菌斑、牙石等刺激引起,也可能与全身因素有关,如血液系统疾病等。首先要区分是单纯局部刺激导致还是有全身因素影响。如果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史,更要警惕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二、局部应急处理
1.清洁口腔
可以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例如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周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正确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避免因刷牙不当加重牙龈出血。
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如含有氯己定等成分的漱口水,能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但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
2.局部止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按压出血部位,一般按压5-10分钟左右。如果出血部位明确,通过按压通常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按压,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因紧张乱动导致按压失败。
三、及时就医检查
1.口腔科就诊
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查看牙龈的状况,是否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如果有大量牙石,医生会进行洁治术,清除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洁治术一般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去除牙龈周围的刺激物,缓解牙龈炎症,从而减少出血。对于儿童,要告知医生儿童的年龄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等调整洁治的方式和力度。
2.全身因素排查
如果经过口腔局部处理后出血仍未缓解,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全身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可能会导致牙龈出血不易止住,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对于有全身疾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告知医生病情,因为糖尿病患者口腔感染风险较高,且愈合可能相对缓慢,医生在治疗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四、日常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更换牙刷,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定期更换牙刷,选择适合儿童口腔大小和牙龈状况的牙刷。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儿童使用牙线时需要家长辅助,选择儿童专用牙线,教导儿童正确的牙线使用方法,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均衡饮食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对于儿童,要保证其摄入足够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牙龈健康发育。同时,要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糖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加重牙龈炎症。
3.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定期口腔检查都很重要。儿童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龈问题等,并得到及时治疗,避免问题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