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发生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职业及环境因素有关。局部因素包括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全身因素有全身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职业及环境因素包含长期吸入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鼻腔黏膜炎症、肥厚引发该病。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急性鼻炎若多次发作且未得到规范、彻底的治疗,炎症就容易迁延不愈,逐渐发展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例如,儿童时期若频繁患急性鼻炎,若治疗不彻底,就可能增加发展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风险,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鼻腔黏膜等组织的修复能力也相对有限,炎症更易转为慢性。
2.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长期的鼻窦炎症可累及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进而引发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使黏膜发生肥厚性改变。
3.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会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受到异常气流等刺激,容易引发慢性炎症并逐渐肥厚,比如鼻中隔重度偏曲的患者,其偏曲部位对侧的鼻腔黏膜常因气流冲击等因素出现肥厚改变。
4.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长期滥用鼻黏膜收缩剂,如萘甲唑啉等,可引起药物性鼻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因为这类药物会导致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扩张,使鼻黏膜增生肥厚。
全身因素
1.全身慢性疾病
贫血、糖尿病等:贫血患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鼻腔黏膜也会相对缺氧,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容易引发炎症并导致肥厚。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鼻腔黏膜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且炎症不易消退,易发展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时,鼻腔黏膜的炎症修复过程受到影响,炎症持续存在可致黏膜肥厚。
2.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使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炎症且难以恢复,进而导致黏膜肥厚。比如饮食中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增加患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风险。
3.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妊娠期及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例如,青春期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代谢,导致黏膜肥厚;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鼻腔黏膜容易出现充血、水肿甚至肥厚;更年期女性内分泌紊乱,也可能使鼻腔黏膜功能失调,引发慢性肥厚性鼻炎。
职业及环境因素
1.长期吸入粉尘、化学物质: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等,粉尘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引起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肥厚。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装修工人长期接触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也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黏膜肥厚,引发慢性肥厚性鼻炎。
2.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有害气体等刺激鼻腔黏膜,使黏膜发生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比如长期生活在工业废气排放严重区域的人群,鼻腔黏膜受污染空气刺激的机会增多,患病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