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有多种表现,包括自发性疼痛具阵发性且随病情发展变化、多数有夜间痛加重、疼痛性质为尖锐性及放射性、冷热刺激痛加剧且刺激去除后仍持续、患牙可查及病因、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时患牙对应牙龈可能红肿等,儿童患牙髓炎时表现可能有其特点。
夜间痛:多数牙髓炎患者有夜间痛加重的特点。这是因为患者平躺时,牙髓腔内压力比站立或坐姿时更高,夜间环境相对安静,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所以夜间疼痛往往比白天更明显。儿童牙髓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夜间痛加剧的情况,由于儿童的牙髓神经相对敏感,夜间睡眠时体位变化等因素可能进一步加重牙髓腔内压力,导致疼痛更为显著。
疼痛性质
尖锐性疼痛:牙髓炎引起的疼痛多为尖锐的刺痛或跳痛。例如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的尖锐跳痛,这是因为牙髓组织化脓,产生的脓液使髓腔压力急剧升高,刺激牙髓神经产生尖锐的疼痛感觉。这种尖锐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的上、下牙齿及头、面部等部位。比如上颌牙齿的牙髓炎可能放射至同侧的头部、颞部等区域;下颌牙齿的牙髓炎可能放射至同侧的耳颞部、面部等。这是由于牙髓神经受到刺激后,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导通路扩散到相关区域。对于儿童来说,放射性疼痛可能会导致家长误以为是其他部位的问题而延误诊治,所以需要家长特别关注儿童牙齿疼痛是否有放射痛的表现。
温度刺激痛
冷热刺激痛加剧:温度刺激会使牙髓炎患者的疼痛明显加重。当用冷刺激(如冷水、冰块等)接触患牙时,会引起剧烈疼痛;热刺激(如热水、热食等)也会导致疼痛加剧。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会引起牙髓腔内血管的扩张或收缩,进一步改变髓腔压力,刺激牙髓神经。例如患有牙髓炎的牙齿,用冷水漱口时,疼痛立刻发作,而去除冷水后疼痛可能仍持续一段时间。儿童对温度刺激更为敏感,在检查儿童牙齿是否患有牙髓炎时,进行温度测试更容易发现异常,因为儿童能更明确地表达出冷热刺激下的疼痛反应。
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当温度刺激因素去除后,牙髓炎患者的疼痛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用热刺激后,疼痛可能还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是牙髓炎症状态下神经反应的特点。
其他表现
患牙可查及病因:通过口腔检查可以发现患牙存在引起牙髓炎的病因,如深龋、楔状缺损、牙齿外伤等。深龋时,细菌及其毒素可能已经感染到牙髓,引发牙髓炎症;楔状缺损如果较深,也可能导致牙髓暴露或受到刺激引发牙髓炎;牙齿外伤后,牙髓可能受到损伤,进而发展为牙髓炎。对于儿童,由于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或喜欢啃咬硬物等,更容易出现牙齿的龋坏、外伤等情况,从而引发牙髓炎,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牙齿是否有异常表现,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牙龈可能出现反应:慢性牙髓炎患者的牙龈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急性牙髓炎尤其是化脓性牙髓炎时,患牙对应的牙龈可能会出现红肿,有时可伴有压痛。这是因为炎症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在儿童中,牙龈的红肿可能不太明显,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炎症反应相对成人可能不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