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有多种症状表现,全身症状有约50%-70%患者有不同程度乏力,机制与肝细胞受损等有关;消化道症状包括约60%-80%患者食欲减退,部分有进食油腻后恶心呕吐等;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超34.2μmol/L时出现)、尿色加深;肝区相关症状是多数有肝区不适或隐痛,机制与肝包膜受牵拉有关;还有肝脾肿大以及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如男性乳房发育等、女性月经失调等,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多数慢性肝炎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约占60%-80%。这是因为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炎时肝细胞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同时胃肠道黏膜也可能存在水肿等情况,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食欲减退。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年龄因素可能有影响,老年患者由于本身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可能食欲减退症状相对更明显。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容易诱发。其发生机制与肝功能异常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胆汁酸代谢异常等有关。儿童患者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其液体和营养的补充;成年患者则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当慢性肝炎患者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时,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是导致黄疸的直接原因,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可发现皮肤、巩膜黄染。不同年龄患者黄疸表现可能相似,但新生儿患者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特点,黄疸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及处理方式,需要更加谨慎监测和处理,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尿色加深: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加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等。这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后,经肾脏排泄的结合胆红素增加,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所致。
肝区相关症状
肝区不适或疼痛:多数慢性肝炎患者会有肝区不适或隐痛的感觉,疼痛部位多在右上腹。其机制可能与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牵拉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述疼痛部位,而是表现为哭闹、不愿触摸右上腹等;成年患者则能较明确指出肝区的不适或疼痛。
其他症状
肝脾肿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在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肝脏肿大是由于肝细胞炎症、肿胀等原因,脾脏肿大可能与门静脉高压导致脾淤血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肝脾肿大,需要考虑是否有病毒性肝炎等特定病因的可能,因为儿童时期常见的肝炎类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等,肝脾肿大的表现可能有其特点;成年患者则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如是否为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慢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如男性患者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等。这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所致。不同性别患者的表现差异明显,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紊乱表现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性别特点进行相关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