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常见原因包括牙周炎、外伤、咬合创伤,对应处理分别为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或拔除等,外伤轻度可休息、明显需固定,咬合创伤需调整咬合;预防措施有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避免不良咬合习惯。
一、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
牙周炎是引起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菌斑、牙石等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出血,进而破坏牙周组织,使牙槽骨吸收,牙齿支持组织减少。早期牙周炎引起的牙齿轻度松动,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去除牙石,龈下刮治清除龈下菌斑和牙石等。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对于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较明显松动牙齿,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若牙齿松动度极大,无保留价值则需拔除。不同年龄人群牙周炎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引发轻度牙周炎症,成年人则更常见长期积累的牙周问题,老年人牙周组织萎缩也易导致牙齿松动相关问题。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出现牙周炎相关症状。
(二)外伤引起的牙齿松动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会松动。如果是轻度外伤松动,可让患牙休息,避免用患牙咀嚼食物,一般可自行恢复。若松动较明显,需进行固定治疗,如用牙周夹板将松动牙与相邻健康牙固定在一起,固定时间根据牙齿恢复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儿童外伤导致牙齿松动较为常见,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等过程中易发生碰撞,儿童牙齿外伤后应尽快就医,判断牙齿损伤程度,如是否有牙折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因为儿童牙齿还在发育中,处理不及时可能影响恒牙胚等。
(三)咬合创伤导致的牙齿松动
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牙齿过度磨损、有咬合高点等,会造成咬合创伤,引起牙齿松动。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咬合调整,通过调磨牙齿的咬合高点,使牙齿咬合恢复正常关系。对于因牙齿过度磨损导致咬合创伤进而松动的患者,要根据磨损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磨损较轻可通过调整咬合,磨损较重可能需要做牙冠修复等恢复牙齿形态和咬合功能。
二、牙齿松动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用软毛牙刷。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从小培养正确刷牙等行为。成年人要坚持长期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老年人也应重视口腔清洁,可使用合适的口腔清洁辅助工具。
(二)定期口腔检查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如早期牙周炎、咬合问题等并进行处理。儿童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开始定期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保健指导。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更要加强口腔检查,因为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口腔问题。
(三)避免不良咬合习惯
纠正偏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减少咬合创伤的发生。对于有夜磨牙习惯的人,可佩戴咬合板,防止牙齿过度磨损和咬合创伤导致牙齿松动。儿童要注意纠正吮指、吐舌等不良口腔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影响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进而增加牙齿松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