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等,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痛等,通过症状、检查诊断,用根管治疗等治疗;牙根炎即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急性有咬合痛等,慢性有咀嚼不适等,通过检查诊断,急性先缓解疼痛后根管治疗等,慢性也需根管治疗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各方面表现和治疗上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变部位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
牙根炎:准确来说是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包括根尖周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炎症性疾病。
二、病因
牙髓炎: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如深龋时细菌及其毒素侵犯牙髓;另外,物理因素(如创伤、温度刺激等)、化学因素(如充填材料刺激等)也可引起牙髓炎。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喜欢吃甜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增加患病风险。
牙根炎:大多是由牙髓炎发展而来,牙髓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向根尖周组织蔓延所致;此外,创伤、根管治疗过程中的医源性感染等也可引发根尖周炎。各年龄段均可能患病,同样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牙髓炎:
疼痛症状:自发性阵发性痛是其典型特点,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疼痛难以定位,患者常感觉疼痛来自患牙周围区域。比如进食冷热食物时疼痛明显加重。
其他表现:可伴有牙龈红肿等症状,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慢性牙髓炎疼痛相对较缓但也会反复发作。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疼痛相关表现是主要特征。
牙根炎:
疼痛表现:急性根尖周炎时,患牙有明显的咬合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初期患牙有浮起感,咀嚼时先接触患牙就会引起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明显自发痛,可有咀嚼不适、牙龈反复起脓包等表现。不同年龄段患者,急性根尖周炎疼痛程度可能因耐受等因素有所不同,慢性根尖周炎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四、诊断方法
牙髓炎: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典型的疼痛特点等初步判断,再结合口腔检查,如可见深龋等牙体硬组织病变,温度测试可发现患牙对冷热刺激异常敏感或迟钝等,牙髓活力测试等辅助检查来确诊。不同年龄患者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可能因牙髓状态不同而有差异,儿童牙髓活力相对较敏感,测试结果判断需更谨慎。
牙根炎:口腔检查可见患牙可能有龋坏、充填体等情况,叩诊患牙有明显叩痛,X线检查可发现根尖周组织有阴影等改变,以此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根尖周炎,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防护,可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防护措施。
五、治疗原则
牙髓炎:治疗主要是保存患牙的牙髓或保存患牙,通常采用根管治疗术,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充填根管等。不同年龄患者根管治疗的操作难度和术后恢复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更注重安抚和配合。
牙根炎:急性根尖周炎需先缓解疼痛,打开髓腔引流,之后进行根管治疗等;慢性根尖周炎一般需通过根管治疗等消除根尖周炎症。对于儿童根尖周炎,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尽量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同时注意治疗后的口腔护理和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