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中的小夹板固定适用于稳定性桡骨骨折尤其儿童青枝骨折等,操作要点是准确判断移位、合理放置固定垫和调整扎带松紧;石膏固定适用于移位不明显或手法复位后的骨折,要注意均匀缠绕、观察血运感觉及防潮等;内固定中的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手术需无菌操作、选合适钢板固定;髓内钉内固定适用于特定类型骨折,手术要准确插入合适髓内钉,需根据骨折具体情况如类型、移位程度、患者年龄等综合选择不同固定方法,各方法有相应适应证和操作要点。
一、外固定
(一)小夹板固定
1.适用情况:适用于稳定性的桡骨骨折,尤其是儿童的青枝骨折等。
2.原理:利用小夹板、固定垫和扎带的弹性压力,通过固定垫对骨折端产生的约束力、扎带的压力以及肌肉收缩产生的内在动力,来维持骨折端的复位和稳定。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的可塑性较强,小夹板固定相对较为常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骨折端的移位,同时允许一定的生长塑形空间。
3.操作要点:需要准确判断骨折的移位情况,合理放置固定垫的位置,扎带的松紧度要适宜,以能容纳1-2指为宜,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二)石膏固定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的桡骨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
2.原理:石膏固化后形成一个坚硬的外固定装置,能够限制骨折端的活动,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
3.操作要点:石膏绷带要均匀缠绕,避免过紧或过松。对于儿童,由于其肢体发育尚未成熟,在石膏固定时要注意观察肢体的血运和感觉情况,防止因石膏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石膏固定后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石膏受潮,若石膏出现变形或松动要及时就医。
二、内固定
(一)钢板螺钉内固定
1.适用情况:适用于不稳定的桡骨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等。
2.原理:通过钢板和螺钉将骨折端牢固地固定在一起,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钢板可以提供较大的固定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有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3.手术要点:手术需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准确暴露骨折端,将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部位选择合适的钢板进行固定。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钢板的选择和固定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骨骼生长的特点,在选择钢板时要考虑到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干扰较小的固定方式。
(二)髓内钉内固定
1.适用情况: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桡骨骨折,如骨干中段的骨折等,可考虑髓内钉内固定。
2.原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利用髓内钉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其优点是对骨折端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较小,能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手术要点:手术需要准确插入髓内钉,确保髓内钉的位置合适,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端。在儿童中使用髓内钉时,要根据儿童的骨骼发育情况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髓内钉,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总之,桡骨骨折的固定方法需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来综合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操作要点,在临床实践中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规范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