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稳定性骨折等,需牵引等并防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适用于年轻患者新鲜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分全髋和半髋,全髋适用于老年等情况,半髋适用于老年体弱不能耐受全髋者,各有适应证、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方法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牵引治疗。如皮牵引,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持续牵引维持骨折端的对位,一般需要牵引8-12周,之后改为穿戴髋人字石膏等进行固定,继续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骨折,如GardenⅠ型骨折(不完全骨折)等,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因为部分非手术治疗的骨折可能出现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情况。
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监测骨折端的位置和愈合情况。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牵引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期翻身,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等。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治疗
适应证:适用于年轻患者的新鲜股骨颈骨折,尤其是GardenⅡ-Ⅳ型骨折中适合内固定的情况。内固定的目的是通过器械将骨折端固定,恢复股骨颈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加压螺钉内固定,如空心加压螺钉等。空心加压螺钉可以提供轴向的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和愈合。
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手术需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准确复位骨折端后,将螺钉置入合适的位置。对于不同年龄和骨折类型的患者,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数量等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需要更加精确地恢复解剖结构,因为青少年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也需要避免影响股骨头的血运。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股骨头的血供,因为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运破坏是导致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2.人工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适用于年龄较大(一般65岁以上)、骨折移位明显、全身情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一次性解决股骨颈骨折和可能伴随的股骨头坏死问题,迅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过程:手术切除损坏的股骨头和股骨颈,植入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人工髋臼通常采用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固定方式,人工股骨头有不同的材料和设计。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下肢的屈伸活动等,但要避免过早负重。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半髋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只置换股骨头,保留原有的髋臼,相对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手术特点: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等动作,防止人工股骨头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