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股骨头骨折需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皮肤牵引、卧床休息与护理)和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要康复训练并预防并发症,同时关注老年人群特殊性,注重心理、营养及基础疾病护理。
一、骨折的评估与诊断
对于74岁老人股骨头骨折,首先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体格检查可发现髋关节局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影像学方面,X线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能发现骨折线等情况,而CT及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以及周围组织损伤等细节,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非手术治疗
1.皮肤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的患者。通过皮肤牵引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需要严格控制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一般牵引时间为2-3个月,在此期间要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由于老人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非手术治疗的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
2.卧床休息与护理:患者需绝对卧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形成;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骨折损伤。
(二)手术治疗
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身体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的老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让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手术通过置换受损的股骨头为人工股骨头,恢复髋关节的功能。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2.全髋关节置换术:如果老人的髋臼也存在病变或预计寿命较长且身体条件允许,全髋关节置换术也是一种选择。它能同时解决股骨头和髋臼的病变问题,提供更稳定和长期的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更高。
三、术后康复与护理
1.康复训练:无论是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后康复训练都非常重要。早期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随着病情恢复,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进度。
2.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密切观察术后伤口情况,预防感染;继续关注患肢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假体位置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74岁老人属于老年人群,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要注重心理护理,关心老人的情绪变化,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营养方面,要保证均衡营养,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老人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骨折的同时也要保障基础疾病的稳定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