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骨裂会引发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局部压痛与肿胀以及严重时的神经症状等表现。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活动时加剧;腰部活动范围减小,还会出现异常姿势;局部有压痛,部分有肿胀;严重时可致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有特殊病史者情况更复杂。
与活动的关系:腰部活动时,如弯腰、转身、久坐、久站等,疼痛往往会加剧。因为腰部活动会使受伤的腰椎部位受到牵拉、挤压等刺激,从而加重疼痛症状。例如,弯腰捡东西时,腰骨裂患者的腰部疼痛会明显加重;久坐后起身时,也会感到腰部疼痛难忍。
腰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腰骨裂会导致腰部的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患者难以完成正常的弯腰、后仰、旋转等动作。比如,正常情况下能够轻松弯腰触摸脚趾的动作,腰骨裂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或者只能完成很小的幅度。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受限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由于自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原本的一些简单活动就会受到影响;而成年人可能会因为日常工作生活中腰部活动较多,突然出现活动受限会感觉更加明显。有腰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腰骨裂后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会比一般人更严重,恢复起来也相对更困难。
姿势异常: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会采取特定的姿势来固定腰部,如身体前倾、脊柱侧弯等异常姿势。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长期保持异常姿势可能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脊柱力学平衡失调等问题,进一步加重腰部的不适。
局部压痛与肿胀
局部压痛:在腰骨裂部位的相应体表位置按压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通过按压可以初步判断受伤的大致区域。不同个体对压痛的敏感程度不同,年轻人可能对疼痛相对敏感,按压时反应较明显;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可能有一定退化,对压痛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一些。对于患有腰部软组织疾病的人群,局部压痛可能会与腰骨裂的压痛相混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肿胀:部分腰骨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受伤部位的肿胀,这是由于骨折部位周围的组织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导致的。肿胀的程度因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骨折可能肿胀不明显,重度骨折则肿胀较为明显。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肿胀的消退速度可能也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肿胀消退可能会相对较慢。
神经症状(严重腰骨裂可能出现)
下肢麻木、无力:如果腰骨裂导致腰椎附近的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可能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麻木可以表现为从腰部向下肢放射性的麻木感,无力则表现为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不同年龄的患者下肢神经症状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如走路不稳、易摔倒等;成年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下肢力量逐渐减弱,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神经压迫病史的人群,腰骨裂后神经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的腰骨裂可能会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尿失禁、排便困难等。这种情况相对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成年人则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