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或轻度移位等情况,用石膏等固定;手术用于移位明显等情况,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和钢板内固定术。恢复中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各期有不同训练内容,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会影响恢复。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儿童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考虑保守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时也可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2.具体方法: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将肘关节固定在屈曲20°-60°的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防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X线,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骨折移位明显,如移位超过2-3mm,或骨折粉碎严重,累及关节面超过30%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活动量较大,为了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也多倾向于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克氏针穿过骨折端进行固定,再用钢丝形成张力带,利用钢丝的张力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该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尺骨鹰嘴骨折,尤其是简单骨折。
钢板内固定术:对于骨折粉碎严重的患者,可采用钢板内固定。钢板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例如,当骨折为粉碎性骨折时,钢板可以跨越骨折端,将骨折块固定在一起。
三、骨折恢复过程中的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术后1-2周内,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和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手指的屈伸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可以维持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例如,患者可以进行握拳、松拳动作,每天多次,每次若干次。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从术后2周开始,可以逐渐增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辅助训练,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继续加强上臂和前臂肌肉的力量训练。此时,患者可以在支具保护下进行轻度的肘关节屈伸活动,活动范围逐渐从较小角度开始增加。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术后6周后,骨折基本达到临床愈合,可以去除外固定,进行全面的肘关节康复训练。包括主动的肘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以及力量训练。可以进行一些康复锻炼,如用患侧手进行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逐步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功能。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对康复产生影响。例如,年轻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康复训练的进度可以适当加快;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缓慢地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同时,患者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恢复,如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等,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更快恢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康复。